202504/0710:04:17

分享

    分享:

评论

政府报告强调了!“十五五”水处理人一定要在两个协同上重点关注

来源:环保在线编辑:小易 点击量:98
  【泵阀商务网 行业动态】如果说,2024年经济发展关键词是稳增长,那么来到2025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交汇点,协同则构成这一承前启后关键期的主基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财政、环保等政策要协同,央地监管要协同,同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也被放在了突出位置。显而易见,全面绿色转型不是“独角戏”,而是全产业链同声同气、多方协作的“团体赛”。
 
  映射在水处理行业,协同既代表了治理的协同,比如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与AI、大数据、物联网等尖端科技的深度融合;也代表了风险管控的协同,即从“先污染后治理”向防治一体化进阶,从零排放到生态化、资源化转变,完善水污染风险全局性管控体系。
 
  助力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增效!2025年6月4日至6日,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水展将为水处理人提供广阔、专业的交流展示平台,解码行业变革趋势,携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协同治理多层次、多角度、多污染物
 
  年初,中央一纸令下,宣布环保装备制造业正式朝着万亿产值目标进发。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高盐废水处理回用、高性能水处理膜、智慧水务环保机器人等被一一点名,彻底的革新将由此拉开帷幕。
 
  正如《水污染治理行动十年回顾和展望》所说,十年轮转,市政、工业两大领域常规技术日益成熟,数字化智能膜法污水处理成套装备、MVR蒸发结晶系统、电催化氧化设备、水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等一批新兴组合工艺及智能设备肩负起污水深度处理与减耗降碳的多重使命。
 
  不过,实际上主流方案与个体需求之间一直存在错位,所以更需要催动技术融合、产业链重构,实现污水深度处理,完成从单一治理到水生态修复的转变,并且完善系统化治理体系。
 
  同步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处理系统、固液分离与有机物去除的膜法,“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的复合式水生态修复技术、铜镍铬金银一体资源回收等等,都已经形成了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即将亮相上海国际水展的中侨启迪,将BOD5、COD、NH3-N去除功能一齐融合进智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节省30%~50%的安装面积;采用的功能型生物亲和组合填料,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产生更少污泥。
 
  德维透平MVR蒸发系统,重新利用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能量,回收了潜热,提高热利用效率,节能70%到90%。相较传统多效蒸发系统,最后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被冷凝排掉;
 
  海德能PRO-XR1反渗透膜应用于宁夏某煤化工企业,相较传统苦咸水膜元件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系统脱盐率在保持在98.5%以上,每年节约用水达300余万吨,为企业节约用水成本1000余万元;
 
  杜邦FilmTec™ Fortilife™ CR200反渗透膜在某钢铁集团八个两段式集成机架组成的反渗透膜机组的应用中充分展现了优越的抗污染性能,助力钢厂实现70%的废水回收率。据悉,进入膜组件的废水包含约950 mg/L的TDS以及20-40 mg/L的COD;
 
  招金膜天的高性能耐污染MBR膜,平均膜孔径达0.1μm,采用极窄排丝封装结构,有效降低污泥板结现象出现概率,可应用于各种结构的膜池改造及有限空间的水量提升;
 
  膜天膜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既能有效提高污水深度处理后的水质,还减少了装置占地面积。
 
  协同,是技术的协同,亦是场景的协同,更是治水与用水的协同。而除了治理上的协同外,环境风险管控更需要以协同、智同的思维,通过系统化和一体化的改造谋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管控协同一体化、智能化、高效化
 
  清醒的认知,前瞻的思维,是赢得跨时代抢跑资格的关键。当水处理行业的抢增量时代结束,智能化与数字化赋能的协同提质,以及一体化和高效化赋能的协同增效任务被定在了风向标上。
 
  我国已经从单一的治水转向了整个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最典型的就是跨流域治理联盟的出现,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都是治水思路转向系统化和一体化的具体表现。此外,需要全局掌控的还有水环境风险管控。
 
  上海国际水展现场一直很受欢迎的科瑞达,物联网共享仪表,端到端的数据连接,集采集、解析、数传、预警等功能于一体;多参数分析系统,支持通讯、质控、故障查询、远程可视化观测,接入河长APP监控系统,助力环保能源企业、示范农场、污水处理厂、钢厂、饮料厂等实现高效的经营和运维管控。
 
  中核仪表cn112-b型ph计可选配模数转换模块,可在无控制器的情况下实现和其他设备的集成和组网。同时,仪器设置了可视化的警报系统,每一个继电器都可单独配置为定时或者报警功能,也支持自动温度补偿。
 
  恩德斯豪斯微波固体浓度计,专为应对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含固量测量难题创研,可同时测量总含固率(范围覆盖0 ~ 50%)、温度和电导率值,搭配电磁流量计,更可输出污泥总负载值,实现污泥浓度的在线、实时、精准测量。
 
  可以看出,一体化、系统化、智能化是高效化协同管控的基本和关键实现方式。目前水质在线监测、水污染快速溯源、管网漏损预警、管道破裂以及安全预警、水质水量的动态管控等都通过尖端科技的加成开拓了全新集成应用模式。更值得一说的是,“AI+”生态圈的扩张极度优化了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方案。
 
  一方面,AI风险预警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污染事件,智能分析给出优化方案,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理效率。另一方面,AI风险管控在应急处理设备调度、使用方案、使用效果等方面的把控更具备精准度。
 
  比如,什么产品能快速吸附泄露污染物,什么材料能够有效防止污染扩散。就以活性炭为例,在上海国际水展广受观众青睐的华青环保,其拥有压块破碎活性炭、压块酸洗活性炭、氧化镁活性炭、脱硫脱硝活性炭、原煤破碎活性炭、原煤破碎酸洗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柱状活性炭6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应该怎么选?AI智能分析从粒度、碘值、灰分、水分、强度到直径、重量、吸附效果等,能迅速给出最优答案。
 
  这才是科技赋能的魅力,也是真正实现协同治理和管控的高效路径。
 
  聚势赋能智领未来
 
  企业是技术协同创新的主体,更是推动应用方案升级的主力军。经过“十四五”时期的酝酿,水处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显著增强,陆续攻克膜材料自给率、低碳工艺等“卡脖子”问题,以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等手段重构现代化治水图景。
 
  放眼整个行业,协同治理和协同管控带来的价值越来越显著,作为全球水处理行业最大的展览会,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水展也将荟萃前沿治水品牌,为全球水处理人呈现一场科技盛宴。
 
  2025年6月4日至6日,让我们再聚上海丨国家会展中心(虹桥)。
 
  资料来源:工信部、新华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招金膜天、膜天膜、杜邦、海德能、德维透平、中桥启迪、华青股份、科瑞达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