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动到联合,再到常态化 京津冀环境执法步步升级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点击量:2258 【泵阀商务网 国内新闻】2022年7月5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召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重点工作视频会议,确定了《2022-2023年度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对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地将组织开展大气执法专项行动,针对白洋淀流域重点河流、重点涉水排污单位存在的环境问题,强化省级指挥调度和联动协作,持续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执法。
划关键词:白洋淀、臭氧、VOCs、危废
此前,三地曾召开过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联合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22年工作要点》,也宣告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正式建立。
可以看到,为了实现污染传输通道地区的联防联控,京津冀作出了很多努力。
2020年,京津冀诞生首部区域协同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5月1日起同步实施。三地不仅对机动车超标排放进行协同监管和执法,也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统一登记管理,还建立了三地机动车超标排放信息共享平台。
随后,三方围绕条例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政府责任、重要法规制度、区域协同防治等落实情况。彼时,三地机动车保有量近3000万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面对“2+26”城污染传输通道的联合治理重压,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过追本溯源,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时间是在2015年,三地连续5年开展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并且自2019年开始,“联动”转“联合”,自2021年构建起了常态化机制,联防联控的执法网愈加严密。
统筹、纵深,都是京津冀环境执法变化的有力概括,2022年三地联手打造“冬奥蓝”的靓丽答卷仍历历在目。
大气环境司司长曾明确表示,确保冬奥会环境空气质量安全,单靠北京自身无法解决,一定要靠区域联防联控,现在最大的传输影响还是“2+26”城市。为了强化三地联防联控工作,河北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要求,圆满完成了2016到2020规划,并接续发布了《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
规划要求,生态环境联合监测和常态化联合执法、应急联动机制日益健全,联防联治、共建共享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生态环境日常监测、监管执法、应急响应等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完善京津冀重污染天气会商和预警预报制度,常态化开展联合监督执法;开展海洋环境联合执法和专项检查;强化联合监测、隐患排查、交叉执法和信息互通等等。
当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是有明显好转的,联防联控体制的建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京津冀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表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