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13:03:26

分享

    分享:

评论

阀门产品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82%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35664
  【中国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近期,去年第四季度阀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布,75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阀门产品抽检合格,合格率为82%!
  

  
阀门产品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82%
  
  2014年第4季度阀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近公布,对75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阀门产品抽检合格,合格率为82%。另有14批次的占近二成的抽查企业阀门产品不合格。
  
  1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网站上发布了《质检总局关于2014年羽绒阀门产品等33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该通报提到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2014年度第四季度包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等7个省、市共75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阀门产品,其中包括:南通捷瑞阀门有限公司、建湖东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伯特利阀门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阀门有限公司、宁波埃美柯铜阀门有限公司、天津大站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电阀门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64家企业所生产的各类闸阀、球阀、截止阀等阀门类产品均符合标准为合格产品。
  
  据了解:2014年第4季度,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羽绒服装等33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涉及日用及纺织品、电子电器、机械、阀门及安防产品、电工及材料产品等。
  
  这次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7个省(市)75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阀门产品,重点对阀门产品的铸钢件表面质量、阀杆直径测量、阀体壁厚测量、低压密封试验、上密封试验、高压密封试验、壳体试验、阀体材质成份分析、管螺纹精度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其中:阀门产品抽查合格64家企业,主要省、市是:天津6家、上海15家、江苏7家、浙江26家、福建1家、河南8家、湖北1家、合格率占比为82.05%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的65批次工业阀门,有1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的13批次水暖阀门,有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阀门产品不合格14批次,主要省、市是:天津2家、浙江6家、江苏2家、上海2家、湖北2家;不合格率占比为17.94%。抽查发现有14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到阀杆直径测量、上密封试验、阀体壁厚测量、低压密封试验等项目。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针对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后处理工作。对抽查中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应依法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监督销毁或者作必要的技术处理。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突出质量问题,如阀门的阀杆直径测量和阀体壁厚测量不合格等问题,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
  
  笔者了解到,在阀门行业有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企图以次充好,不按国家产品质量强制标准制造阀门产品。
  
  阀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铸钢件表面质量差、阀杆直径、阀体壁厚测量均不达标、低压密封、上密封、高压密封、壳体等试验不达标、阀体材质成份分析不达标、管螺纹精度差;阀门铸造毛坯件壁厚超差;铸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差;通用阀门内外漏现象严重,甚至有些阀门尚不能保证一个检修期内的可靠工作;好多企业明明有质保体系,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用武之地,质量管理执行起来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尽管我国阀门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如跑、冒、滴、漏现象在国产阀门中还经常出现。尤其终端用户采用不顾工程项目安全因素,质量品质、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片面降低工程项目技术要求,采购招投标中损人利己,同行业的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同质产品低价竞争,导致一些企业质量水准下降,无形降低阀门产品品质与质量。
  
  专家提醒广大生产企业,质量仍然是目前行业的主要问题,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良好品质,踏实抓好产品质量的管理,ISO9001质量体系不走过场,真正落到实处。应努力扭转“创新不足,模仿有余”的不良现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工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使阀门产品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