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110:10:01

分享

    分享:

评论

海上风电不盈利、技术关难破 跑海圈风成企业目标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406
  【中国泵阀商务网 市场分析】四年前,中国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实施招标,这意味着海上风电开发历程正式启动。然而,四年后,当初招标的四个项目仍是“零开发”状态。但由于电价太低、缺乏安装技术,直至目前中标企业也未有动作。



海上风电不盈利、技术关难破 跑海圈风成企业目标
  
  四年“零开发”
  
  2010年10月,我国公布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中标结果,这四个项目全部位于江苏省,总规模达到100万千瓦。
  
  在轮投标中,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唐新能源”)中标滨海近海30万千瓦项目;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下称“中电投联合体”)中标射阳近海30万千瓦项目;龙源电力拿到大丰潮间带20万千瓦项目;山东鲁能集团拿到的是东台潮间带20万千瓦项目。
  
  到去年,上述四个项目中已经有大唐新能源、龙源电力、山东鲁能三个获得开工“路条”,这表示我国海上期风电特许权项目可以开工建设了。
  
  不过,直到现在,这些项目仍未动工。一位曾投标的企业负责人透露,2010年特许权招标的项目已经被核准大部分,但因为电价问题一直没有干,之前的中标价格是0.62元~0.74元/千瓦时,现在的标杆电价则为0.85元/千瓦时,所以特许权的项目大家都“耗着”。
  
  包括“不盈利”的大阻碍,现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在施工技术、建安成本、设备维护、配套服务系统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跑海圈风”占资源也就成为企业进军海上风电的首要目标。
  
  安装作业平台获突破
  
  10月17日,北车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崇和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发布新型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其吊装能力可满足1000吨以下独桩的吊装和高精度打桩,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作业平台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该领域船舶制造关键技术创新。
  
  新型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由我国自主研发,在盛风I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和性能优化,其在吊装能力上实现了大幅度满足风机大型化的发展需求,可满足1000吨以下独桩的吊装和高精度打桩,具有作业精度高、安装效率高、操控稳定性强等特点。
  
  自升式海上风电作业平台的研发成功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海上风电作业平台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海上风电安装技术缺乏研究
  
  “海上风电将是"十三五"风电发展的核心。”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指出,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2014-2016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未来2年内将有44个海上风电项目投产,未来几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27万千瓦。而到2020年末我国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照5兆瓦单机容量计算,至少需要6000台风机。”祁和生表示,市场总容量预计将超过6000亿元。相关机构认为,按照风机主机占投资40%的比例计算,目前国内主流风机设备制造商都将从中分一杯羹。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3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规划。除此前标杆电价不明确因素外,海上风电设备安装也成为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中国北车属的北车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国对于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等技术方面还缺乏研究,各方面才刚起步。
  
  祁和生表示,目前国内从事海上风电安装的海上平台仅有几座,难以满足需求。国内海上风电施工专用运输船舶、打桩船舶、安装平台、敷缆船舶、运维船舶等特种工程作业及水下专用设备等技术装备研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