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供大于求将成常态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4166
【中国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半年以来,随着石油供需失衡态势趋于恶化,油价踏上漫漫熊途。进入10月,油价下跌模式切换至“加速挡”,连累国内化工品期货纷纷创出年内新低。截至本周三,WTI原油近四个月累计跌幅达24.5%,布伦特累计下挫27%。
原油供大于求将成常态
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除了美国经济傲视群雄外,其他国家经济复苏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欧元区陷入通缩隐患,日本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导致原油消费受到明显冲击。据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3.3%,同时明年的经济增速也被下调至3.8%。
受此拖累,能源署(IEA)削减了今、明两年的原油需求预估,其中把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调低至2009年以来低水平,而明年的消费增长潜力也远不及此前预期。
面对原油消费增速放缓,欧佩克成员国中产量大的沙特非但不减产,反而主动降价以抢占市场。近期沙特政府宣布,大幅下调11月向亚洲的官方供油价格至2008年以来低水平,事先并未征询任何欧佩克成员国的意见。沙特阿拉伯将出售给亚洲国家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定价每桶再降低了1美元,出售给欧洲和美国的油价也有相应程度的调降。
与此同时,受页岩油区高产出推动,美国原油产量正处于高度繁荣期。目前美国国内原油日均产量达到887万桶,不但较6年前高出三分之二,而且创出1986年以来的高水平。随着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放开原油出口也成为美国能源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此外,今年俄罗斯原油产出也明显增加,并接近前苏联解体以来的高水平。可以预见,未来原油市场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
地缘政治较量转入幕后
原油市场从来不缺地缘冲突事件,如上半年的俄乌冲突以及下半年趋于恶化的伊拉克国内武装叛乱,但投资者却发现,因地缘政治不稳而带来的油价上涨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利多边际效应明显下降。原因在于,当下地缘政治较量已经从台面上的“舞刀弄枪”转入幕后的“掰手腕”。
下半年以来,两大阵营——欧美与俄罗斯的制裁和反制裁冲突日趋激烈,握有“能源牌”的俄罗斯一直不肯屈服于欧美的“大棒”下。随着双方矛盾升级,美国再次通过金融市场打压油价,削弱俄罗斯原油出口收入,希望重演冷战时代打垮前苏联的一幕。而面对油价跳水式的下挫,产油国依然处变不惊,丝毫未见限产保价动作。
因此,在经济弱势背景下,供大于求局面将长期存在。
原油供大于求将成常态
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除了美国经济傲视群雄外,其他国家经济复苏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欧元区陷入通缩隐患,日本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导致原油消费受到明显冲击。据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3.3%,同时明年的经济增速也被下调至3.8%。
受此拖累,能源署(IEA)削减了今、明两年的原油需求预估,其中把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调低至2009年以来低水平,而明年的消费增长潜力也远不及此前预期。
面对原油消费增速放缓,欧佩克成员国中产量大的沙特非但不减产,反而主动降价以抢占市场。近期沙特政府宣布,大幅下调11月向亚洲的官方供油价格至2008年以来低水平,事先并未征询任何欧佩克成员国的意见。沙特阿拉伯将出售给亚洲国家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定价每桶再降低了1美元,出售给欧洲和美国的油价也有相应程度的调降。
与此同时,受页岩油区高产出推动,美国原油产量正处于高度繁荣期。目前美国国内原油日均产量达到887万桶,不但较6年前高出三分之二,而且创出1986年以来的高水平。随着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放开原油出口也成为美国能源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此外,今年俄罗斯原油产出也明显增加,并接近前苏联解体以来的高水平。可以预见,未来原油市场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
地缘政治较量转入幕后
原油市场从来不缺地缘冲突事件,如上半年的俄乌冲突以及下半年趋于恶化的伊拉克国内武装叛乱,但投资者却发现,因地缘政治不稳而带来的油价上涨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利多边际效应明显下降。原因在于,当下地缘政治较量已经从台面上的“舞刀弄枪”转入幕后的“掰手腕”。
下半年以来,两大阵营——欧美与俄罗斯的制裁和反制裁冲突日趋激烈,握有“能源牌”的俄罗斯一直不肯屈服于欧美的“大棒”下。随着双方矛盾升级,美国再次通过金融市场打压油价,削弱俄罗斯原油出口收入,希望重演冷战时代打垮前苏联的一幕。而面对油价跳水式的下挫,产油国依然处变不惊,丝毫未见限产保价动作。
因此,在经济弱势背景下,供大于求局面将长期存在。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