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411:10:40

分享

    分享:

评论

水资源调配引发生态危机 南水北调非长久之计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413
  【中国泵阀商务网 编辑推荐】我国多省份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一直备受争议。近日,南水北调工程——这项世界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中线即将通水。这一重大事件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调配工程的热议。
  


水资源调配引发生态危机 南水北调非长久之计

  南水分配初定:遍及北方四省市 河南占四成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介绍,初步受水方案已敲定,其中,分配给河南省37.7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引水),是大的受水省份,占总受水量的近40%;河北省34.7亿立方米,位居第二;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
  
  为何河南、河北受水多?金兴平介绍:调水量是根据各省份缺水状态分配的,河南有近亿人口,而北京才2100万人口,加之各地河流分布不均,水库蓄水能力不同,调配水资源量自然有区别。由于目前水价未定,各省市终的实际调水量可能有待调整。
  
  调水,已成为北方四省市迫不及待的渴求。北京是资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00立方米。天津人均120立方米,河北人均307立方米,河南人均420立方米,都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四省市有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表示,北调之水,主要用于解决四省市城市用水。
  
  有了由南至北的这张“水网”,京、津、冀、豫等省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会大大缓解,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生态环境将逐渐改观,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得到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密集调水引发的环境生态代价
  
  近数十年内,调水在中国已不是稀罕事,中国大多数省份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社会各界对此发出批评声音的不在少数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曾一度带来用水量突增、城市水资源紧张等问题,中国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外部调水的办法来解决缺水问题,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大连碧流河引水、沈阳大伙房引水、滇中引水等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随着调水规模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长,带来了调水越来越困难、调出地水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等诸多问题;同时,外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调来水与当地水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出现了调来水与当地水成分差异导致自来水管道内的水垢溶解析出,形成了新的污染,且相当难以治理。所以,以长距离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困境。”
  
  经过几十年密集调水,中国在享受调水红利的同时,环境生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环保界一般认为,人类对一条河流天然水量利用率超过30%,就会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以此标准,海河流域之永定河、潮白河、滦河等,因供应京、津等城市被“吃光用尽”,水库以下河道要么干涸,要么污水流淌,生态系统早已无从谈起。
  
  南水北调非长久之计
  
  我国北方部分省份的人均淡水量甚至比中东干旱沙漠国家还少。中国所有产业中,制衣和电子产品制造等高耗水型行业占水资源消耗的1/4,预计比例会在2030年前上升至1/3。中国水问题专家西蒙·斯普纳说:“毫无疑问,没有更多水供应,那些位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城市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政府或许只能通过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用水,而牺牲农业会带来严重后果。斯普纳表示,通过南水北调,中国政府可以避免作出这种选择。
  
  南水北调的阶段将水资源引向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但这些水在抵达天津时就已基本上无法利用了,因为调水沿线会经过污染区,水中携带了大量污染物和沉积物。这加深了人们对现阶段通过另一条相对没那么多污染的路线,向北京及周边地区调水项目的忧虑。
  
  同时,向北方大量调水会损及水资源调出地区的发展。中央的官员也表达了类似忧虑,表示调水不是长久之计,还需依靠海水淡化和雨水收集来解决问题。中欧环境治理项目专家理查德·哈德曼表示:“将被调出的水量大体与水资源缺口相当,所以会解决一些问题。但根本的结论在于,中国急需更好的水资源管理。”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