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510:06:56

分享

    分享:

评论

土壤污染治理遭遇难题 建立修复制度成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223
  【中国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由环境保护局和国土资源局主导,耗时八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对全国6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的调查中,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约合100.8万平方公里。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土壤污染治理遭遇难题 建立修复制度成当务之急
  
  土壤污染形成原因
  
  随着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等工作的部署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搬迁高潮或将来临。环保部在《指南》中评估,未来几年内,全国将有不同类型的数万家工业企业实施搬迁,特别是一些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涉及的污染土地面积十分惊人,企业关闭或搬迁后的场地在再开发利用时存在较大环境风险。
  
  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局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32.9亿吨。在中国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都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其次是农业生产活动。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据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指出,中国不足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三分之一的化肥。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化肥的有效使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30%左右,农膜残留率高达40%。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指出,65%的化肥都变成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
  
  另外,矿区土壤污染及城市棕色地块(工业搬迁后留下的未经修复的土地——编者注)污染也都不容忽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对70个矿区1672个土壤点位进行了调查,发现超标点位达33.4%。世界银行2010年发布的《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称,有专家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工业企业搬迁的场地中有将近1/5存在较严重污染。
  
  建立修复制度刻不容缓
  
  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正在威胁着粮食产量、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调查发现,我国市场上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食用镉大米可能引起骨痛病,镉在肾脏中的累积可能导致肾衰竭。更可怕的是,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因为没有指导性文件,多地区污染土地修复遭遇难题,致使化企搬迁后腾让土地得不到及时利用。如苏州化工厂原址,腾出已有七八年时间了,但因缺少具体的土壤修复指导性文件,操作难度很大,目前仍没有得到全面修复,更无法挂牌出让。这些事实证明,我国亟需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作为纲领性文件,规范与指导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工作。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资金是个大难题。据了解,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需要上万亿、几十万亿的投入才行。但是,根据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规定,“十二五”期间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为300亿元。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巨大,使得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治理及修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土壤修复工程”。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出现关于土壤修复的说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也在今年“两会”上承诺,今年将出台并实施《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土壤污染治理要在公众信任和实际治理成效间形成有效对接。一方面,污染严重的土壤要严格禁止农业生产并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对于污染影响程度不确定或较轻的土壤,各地政府要在土壤污染状况清晰公布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污染区农作物的流向。要建立、完善覆盖国土、农业、环境等各领域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和管理体制,实施土壤污染的行政问责制度,谋求在全国范围治理土壤污染的治本之策。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