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714:02:15

分享

    分享:

评论

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4684
  (本文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BF35导读: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涌现,主要工业化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旨在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工业发展模式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
  

  中国制造业,在一穷二白下“蹒跚”起步,经过快马加鞭的发展后屡创佳绩。如今,被贴上“制造业大国”标签的中国,却在经历一场“制造业大国地位即将消失”的激辩。
  
  制造业面临双重压力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制造业在技术升级、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明显,许多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而且要想扭转这些差距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国内企业在重大技术飞跃的可能还是很有限的。
  
  中国企业走制造业的发展道路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严重降低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据有关数据表明,在中国的很多产业中排名前五名的几乎都是外资企业。这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在核心技术上与外资企业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另一方面,美国首先发起走“在工业化”、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目的在于在制造领域抢占新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无疑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洛阳大华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积极研发破碎机等机械设备的新技术,争取在低碳环保上又新的突破,推动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发达国家积极布局发展新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更是为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占得先机,西方发达国家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纷纷调整战略布局,及时推出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并且努力重塑在制造业领域的的优势地位。
  
  在此过程中,美国致力于实现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大力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第二,提高能够主导未来产业竞争的人才潜力;第三,通过智能创新和智能制造提高制造业生产率;第四,建设以分布能源系统、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体系。
  
  日本积极规模编制技术战略图。首先,政府加大了企业开发3D打印等技术的财政投入;其次,快速更新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竞争力;再次,通过机器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细胞生产方式”等突破成本瓶颈。
  
  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成为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让制造领域内的资源、信息、物品和人之间相互关联形成“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相互映射的系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构建智能生产网络,推动德国工业生产制造进一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升级,从而维持和巩固其在制造业的地位。
  
  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将继续维持
  
  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后,制造业企业可谓内外交困:内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税收优势丧失的压力,外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崛起所导致的竞争力相对下降、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
  
  “一半以上的企业主可能熬不过去,在未来3到5年里,大规模倒闭、减产现象或持续。”有业内人士甚至如此感叹。然而,据了解,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业内专家表示,人口红利在我国经济腾飞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既然人口红利尚未消失,中国的“制造业大国”现状还将继续维持。
  
  不仅如此,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接下来我国维持5%~10%的外贸增长率应该不成问题,尽管传统劳动力优势在下降,但是在电子、机械方面我国外贸依然竞争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肖鹞飞说。
  
  从外贸来看,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在短期内还无法动摇,因为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已经是世界了,虽然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使制造业的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依然较大,制造业产品质量和总体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肖鹞飞补充道。
  
  不是制造业解决了就业问题,而是大量劳动力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吕世杰认为,制造业自身需要具备造血功能,不能被劳动力市场牵着鼻子走,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工作,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如果适当地将专业人才以国家统分的方式向制造业输送人才,将不失是个立竿见影的举措。在市场经济的氛围内,靠国家调整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是有可能的,吕世杰认为。
  
  “未来是一定要靠产业升级、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不能再靠目前的靠投入劳动力的数量提高产值。”陈佳鹏强调,在十几年后人口红利完全消失时,将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产值。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