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10:01:39

分享

    分享:

评论

多方发力 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3947
  (本文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
  
  BF35导读: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013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这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通过不断完善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加大监察和监管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加速推进计划以及配套政策的落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绿色GDP平稳增长。
  
  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当前,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到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中,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节能减排“十二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鼓励新上先进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大幅度降低。另外,节能减排还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钢铁、化工等行业的技术进步,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节能减排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下一步,我国还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通过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积极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费改革等举措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促进清洁生产,加强节能发电调度等政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我国大概从1998年开始引进循环经济理念。从引入理念、开展理论研究到大规模宣传和实践,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和立法,纳入“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前后只有10多年时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循环发展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共同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这充分表明,全国上下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已形成共识,并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适模式,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
  
  对于循环经济技术进步和制定标准,各地也作出了积极努力。2012年7月,全国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在武汉市光谷金融港正式成立。该基地旨在集聚循环经济领域专家人才,推动社会各界、各部门研究资源整合,聚焦与废旧商品回收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同年8月16日北京昌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微博]正式启动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一个总投资为25亿元的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该中心研究项目为探索使用废弃食用油(地沟油)提炼航空燃料;2012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通过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作为全国以省会城市为单位开展综合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城市,太原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等方式,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具有太原特色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发展模式现已初步形成;河南省则制定了《资源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审核方法》、《建材产品中固体废弃物掺加量的测定方法》等地方标准,规范了综合利用技术审核机构的审核行为。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浪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2012年以来,围绕落实“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我国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开展了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系统分析和研究中国2020、2030和2050年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为制定中国低碳发展路线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国家将会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继续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着力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标识,推广技能技术与产品,以及加速推进建筑领域节能等工作。
  
  生态文明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须严格执行国土空间和资源环境生态规划。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及配套政策,优化区域功能配置和定位,区域差异化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实施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
  
  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七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相比,现行资源、环境、生态及国土(管理)制度有诸多问题和缺陷。
  
  为此,迫切需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有序、健康、有效地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这条道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考虑眼前利益,又兼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在意识形态上,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塑造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渐行渐近
  
  美丽中国写入十八大,意味着建设一个环境美好的中国不再只是公民个体的愿望,而是一种国家意志和行为,是一个民族在步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进程中,诞生的又一个梦想。“美丽中国”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望。从“十一五”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产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逐步下降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未来,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我们有理由相信,美丽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