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排污现象日益严重 相关部门何时解决
来源:中国泵阀商务网 点击量:3615
治理地下排污,显然不能完全靠“舆论推动”,但在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聚焦下,有各种“免费”的监督信息,环保部门要做的是赶紧行动,以回应外界的质疑。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潍坊众多中小企业凿井排污在当地已非秘密,且近年来呈蔓延之势。非但如此,在当地,随着需求逐年增多,打井灌污已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地下产业链。一位打井师傅称,千米深的井他们确实打不到,潍坊的地下排污井一般百米左右。其打井队每年能打近百个井,大点的厂子会同时凿几口井。
千米深的排污井,或许真的很少甚或没有。前几天有专家也提出,地下排污如果到1000米深技术难度很大,且造价较高,非一般工厂能承受。千米深井很难打,打百米深井却容易得多。此前当地环保部门否认了“千米排污井”的存在,有没有“拉网式”排查当地工厂有没有几十米、上百米的排污井?
百米左右的排污井,排污的“胃口”没有千米井那么大。但受制于技术、资金,这样的排污井却很有可能是当地工厂排污的“主流”设施。百米排污井,不像千米排污井那样令人惊悚,但其大量、普遍的存在,对当地地下水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样巨大。据打排污井的师傅介绍,50到60米的污水井,日可灌注污水20到30吨,600米的井高可提至数百吨。
对媒体一再报道的这些信息,潍坊环保部门必须更加重视。2月19日,媒体披露潍坊几家铝材厂发现疑似排污井,污水处理专家表示“看起来是排污井的可能性很大”,但时至今日,潍坊市环保部门却未就此报道反映的情况作出回应。当地环保部门一方面重金悬赏举报信息,另一方面对媒体公开报道的监督内容动作迟缓,让人如何相信其解决问题的诚意?
一边是媒体不断追踪质疑,一边是环保部门不时辩解,这一鲜明对比,印证着环保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要调查有没有地下排污问题,并不缺线索。记者以污水处理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去当地一家稀土加工厂探访,就发现有水泥管直通地下,爆料人称“水泥管下面就是工厂用来偷排污水的井”,当地环保部门能否派人去看看?
在当地一些工业园区的墙上,到处张贴着打井小广告,记者随意拨通一个电话,就暗访到很多疑似地下排污的信息,环保部门为何不去打个电话展开追踪调查?显然,面对地下水排污,当地部门除了悬赏征集之外,还是要主动出击,在调查取证上发力,而不能想着使用一些缓兵之计,躲过舆论风头再说。
如果没有“打井千米”这样有些耸人听闻的爆料,潍坊地下排污的事也不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治理地下排污,显然不能完全靠“舆论推动”,但在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聚焦下,有各种“免费”的监督信息,环保部门要做的是赶紧行动,查清真相,以回应外界的质疑,维护公众权益。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潍坊众多中小企业凿井排污在当地已非秘密,且近年来呈蔓延之势。非但如此,在当地,随着需求逐年增多,打井灌污已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地下产业链。一位打井师傅称,千米深的井他们确实打不到,潍坊的地下排污井一般百米左右。其打井队每年能打近百个井,大点的厂子会同时凿几口井。
千米深的排污井,或许真的很少甚或没有。前几天有专家也提出,地下排污如果到1000米深技术难度很大,且造价较高,非一般工厂能承受。千米深井很难打,打百米深井却容易得多。此前当地环保部门否认了“千米排污井”的存在,有没有“拉网式”排查当地工厂有没有几十米、上百米的排污井?
百米左右的排污井,排污的“胃口”没有千米井那么大。但受制于技术、资金,这样的排污井却很有可能是当地工厂排污的“主流”设施。百米排污井,不像千米排污井那样令人惊悚,但其大量、普遍的存在,对当地地下水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样巨大。据打排污井的师傅介绍,50到60米的污水井,日可灌注污水20到30吨,600米的井高可提至数百吨。
对媒体一再报道的这些信息,潍坊环保部门必须更加重视。2月19日,媒体披露潍坊几家铝材厂发现疑似排污井,污水处理专家表示“看起来是排污井的可能性很大”,但时至今日,潍坊市环保部门却未就此报道反映的情况作出回应。当地环保部门一方面重金悬赏举报信息,另一方面对媒体公开报道的监督内容动作迟缓,让人如何相信其解决问题的诚意?
一边是媒体不断追踪质疑,一边是环保部门不时辩解,这一鲜明对比,印证着环保所面临的困境。实际上,要调查有没有地下排污问题,并不缺线索。记者以污水处理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去当地一家稀土加工厂探访,就发现有水泥管直通地下,爆料人称“水泥管下面就是工厂用来偷排污水的井”,当地环保部门能否派人去看看?
在当地一些工业园区的墙上,到处张贴着打井小广告,记者随意拨通一个电话,就暗访到很多疑似地下排污的信息,环保部门为何不去打个电话展开追踪调查?显然,面对地下水排污,当地部门除了悬赏征集之外,还是要主动出击,在调查取证上发力,而不能想着使用一些缓兵之计,躲过舆论风头再说。
如果没有“打井千米”这样有些耸人听闻的爆料,潍坊地下排污的事也不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治理地下排污,显然不能完全靠“舆论推动”,但在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聚焦下,有各种“免费”的监督信息,环保部门要做的是赶紧行动,查清真相,以回应外界的质疑,维护公众权益。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