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10:09:52

分享

    分享:

评论

制造装备业求发展 基础牢是关键

来源:泵阀交易网 点击量:1923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着力提高“三基”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作为促进和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公布后,业内人士分析发现,这份文件与之前发布的文件大不同之处在于颠覆了“从大到小”的表述方式,将先前处于基础配套地位的传感器、元器件、仪表仪器放在了文件行文顺序的前面。
  
  在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向冲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又将发展的重点放到基础上?这是在走回头路吗?
  
  回顾我国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就会发现,我们对发展路径的选择是经历了变化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形不成竞争,发达国家并不介意把对自己来说已经落后的技术转让给我们,这也成为我们“后发优势”的体现之一。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规模的扩张上,受益于国内需求的拉动,以及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转移。
  
  我们试图走过“市场换技术”的路径,事实证明,因为装备制造代表的是先进、前沿、具附加值、也具竞争力的领域,任何国家或跨国公司都将其作为被保护和垄断的对象,纷纷设置各种限制和壁垒,防止被别人学习和模仿,核心技术换不来也买不来,只能依靠自主创新,错误的指向只能削弱自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我们认识到,战略新兴产业并非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的一场新竞赛,它与传统产业有着紧密联系,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传统产业的突破升级,可以确定,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提供的坚实技术储备。装备制造业尤其如此,再复杂和先进的设计也需要基础完备的部件、工艺和技术去实现,所以我们看到,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往往在制造业也处于前列。
  
  经过这么多年对“高度”的追求之后,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在较量“高”的同时,也在拼基础牢,而且后者更加重要。
  
  而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长期存在着重主机、轻部件的问题。随着主机水平的提高,基础零部件落后日渐成为瓶颈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18个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领域中,大部分产品的关键基础零部件都依靠进口、受制于人。基础薄弱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障碍,尤其是在材料、传感器、轴承等机械基础部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巨大。
  
  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包括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等,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由于一直对基础零部件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导致整个行业“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
  
  很难想象,当几乎所有的风电主轴轴承都依赖进口;轿车使用的自动变速器、挖掘机装配的液压件都需要国外提供;工程机械行业全部利润的70%被进口基础零部件所吞噬;由于供货商价格高、供货不及时,挖掘机行业发展失去了主导权……带着这样的“软骨病”,如何在装备制造的领域获得竞争力。
  
  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正视装备制造这一尴尬处境,我们作出了新的选择从基础做起。这不意味着是走回头路,而是对问题本质的把握,是认识上的跃升。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必然会给产业带来高质量的发展,也唯如此才有可能迎来“黄金十年”。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