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17:12:31

分享

    分享:

评论

绿色发展十谈 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蓝图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编辑:MUR 点击量:28391
  【中国泵阀商务网 行业资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就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
  


绿色发展十谈 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蓝图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只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在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占据主动和有利位置。
  
  绿色发展,就是求得发展质量,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依靠的环境与资源,为中国今后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实现持续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更加良性的循环式发展,拥有充足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供可以依赖的重要条件,诸如前人遗产的可继承性、可依赖性和可应用性,环境的优良性和可承载性,生态的平衡性和互促性,资源的富足性和可利用性等等。绿色发展,不是给后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而是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文化遗产;不是给后人留下环境恶劣、资源枯竭,而是给后人留下蓝天秀水与清洁空气,留下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这就是绿色发展的全部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就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30日
  
  11月30日,国家主席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融资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2015年11月7日
  
  国家主席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2015年9月28日
  
  国家主席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
  
  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陪同下,来到延边朝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
  
  调研时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在贵州调研时调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
  
  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陪同下,来到遵义、贵阳和贵安新区,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
  
  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发展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
  
  2015年5月27日
  
  5月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
  
  2015年1月19至21日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2015年1月19-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地位。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2014年3月7日
  
  2014年3月7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在肯定贵州省一年来工作后指出,经过这么多年一届接着一届持续努力,贵州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2013年9月7日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接受惩罚。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3年5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跟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占领人类文明高地,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复兴加快推进时期,人类文明开始进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时期。要利用后发优势,在现有工业文明基础上,通过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为民族振兴和崛起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从新的文明中吸取强劲的民族复兴动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泵阀商务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泵阀商务网www.bf35.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泵阀商务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